解开治, 徐培智, 陈建生, 杨少海, 张发宝, 唐拴虎, 黄旭, 顾文杰.施用缓控释配方肥对水稻田面水氮浓度动态变化及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0,(9):23-26 |
查看全文
HTML
施用缓控释配方肥对水稻田面水氮浓度动态变化及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
Influence of the slowed/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s on both the dynamic variation of nitrogen concentration in the paddy field surface water and the soil urease activity |
|
DOI:10.3969/j.issn.1004-874X.2010.09.007 |
中文关键词: 缓/控释配方肥, 水稻, 田面水, 氮素, 动态变化, 土壤脲酶活性 |
英文关键词: |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作者 | 单位 | 解开治, 徐培智, 陈建生, 杨少海, 张发宝, 唐拴虎, 黄旭, 顾文杰 | 广东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广东省养分资源循环利用与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
|
摘要点击次数: 1242 |
全文下载次数: 535 |
中文摘要: |
以南方典型水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用间小区的研究方法,对施用缓/控释配方肥水稻田面水中氮素主要形态的浓度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并探讨了与氮素转化密切相关的土壤脲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插秧后15 d和22 d田面水中铵态氮、硝态氮、总氮含量为农民习惯施肥处理(T2)缓,控释配方肥处理(T1)田间排水沟中水样不施肥处理(T3).捕秧后75 d田面水中氮含量的情况变化较大,3个处理中T3处理田而水中铵态氮含量最低,硝态氮、总氮含昔最高.就总体趋势而言,田面水氮素流失主要以铵态氮为主,随时间推移不断下降.随施吧天数的增长,土壤脲酶活性总体呈降低的趋势.T2处理降幅最大,T1处理次之,T3处理最小.在各处理中.氨氮/总氮比与土壤脲酶活性均达到了显著正相关水平,即氨氮占总氮的比例随脲酶活性的增强而增大.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氮素转化相关因子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分异.说明水稻生产中施川缓/控释配方肥对减少流溪河流域稻田氮的面源污染起一定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
英文摘要: |
|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