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业科学  2021, Vol. 48 Issue (1): 54-62   DOI: 10.16768/j.issn.1004-874X.2021.01.007.
0

文章信息

引用本文
周星星, 曾国平, 刘建峰. 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研究——基于金颖农科孵化器的实证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48(1): 54-62.   DOI: 10.16768/j.issn.1004-874X.2021.01.007
ZHOU Xingxing, ZENG Guoping, LIU Jianfeng. 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iple Helix Theory—Based on an Empirical Research of Jiny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Incubator[J].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1, 48(1): 54-62.   DOI: 10.16768/j.issn.1004-874X.2021.01.007

基金项目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806040001,2019001)

作者简介

周星星(1987—),男,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成果转化与资本运营、孵化载体建设,E-mail:zhouxingxing@gdaas.cn
刘建峰,二级研究员,广东省农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广东省植物保护学会、昆虫学会理事,广东省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曾任广东省茶叶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副会长,广东省知联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讲师团成员。
从事科技推广工作15年。从事科研工作以来,获得国家、省市各级科技成果22项,发明专利1项,发表科技论文30多篇,参与编著科技书籍4部。研究和开发了客家名茶——仙湖茶,推动英红九号茶叶品牌和仙湖茶品牌建设。荣获全国农村科普先进个人称号,国家星火计划先进个人奖、中华农业科技奖科普成果奖等。

通讯作者

刘建峰(1961—),男,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植物保护,E-mail:973823930@qq.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20-10-26
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研究——基于金颖农科孵化器的实证研究
周星星 , 曾国平 , 刘建峰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摘要:从三螺旋理论入手,以金颖农科孵化器作为实证研究案例,采用个案研究法分析科研院校、企业、政府3个主体相互作用下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机理,探索金颖农科孵化器在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为核心的农业类科研院校、农业科技企业以及政府部门间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孵化是科研院校、企业、政府3个螺旋体相互影响下突变的结果,在突变过程中强调三方在各自开放的边界上进行合作及扩展。只有三方形成良性循环,达到良好互动,才能发挥各自的最大作用。因此,今后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方向将是通过协调各方力量,实现科研院校、企业、政府3个螺旋主体的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从而建立起高效高质高水平的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
关键词三螺旋理论    农业科技企业    孵化器    运行机制    
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iple Helix Theory—Based on an Empirical Research of Jiny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Incubator
ZHOU Xingxing , ZENG Guoping , LIU Jianfeng     
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Guangzhou 510640, China
Abstract: Starting with the triple helix theory, and taking Jiny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Incubator as an empirical research case, the article uses case studies to analyze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 under the interaction of three main bodi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 enterprise, and the government, and explores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Jiny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Incubator among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mpanies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with 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s the cor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incub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s is the result of mutations under the interactions of the three spiral bodies spirochet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 enterprise, and government. In the process of mutation, it is emphasized that the three parties cooperate and expand on their respective open boundaries. Only when the three parties form a virtuous circle and achieve good interaction can they play their best roles. Therefore, in the futur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s will realize the mutual penetration, mutual support and mutual promotion of the three spiral bodi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 enterprise, and government by coordinating the forces of all parties, thereby establishing an efficient, high-quality, high-level operation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
Key words: Triple Helix Theor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nterprise    incubator    operation mechanism    

孵化器的概念最早从西方国家引进我国。西方国家强调孵化器的创新功能,认为孵化器是协助企业适应市场过程的媒介,如早在1986年出版的《企业孵化器:基于全国的调查》提出:孵化器是为初创企业提供办公场所和服务的中介,是激发创业精神的桥梁,企业入驻孵化器能为其带来增值效果[1]。国内学者的定义多强调孵化器的空间性,认为孵化器是通过技术、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凝合创新要素,把入驻企业的各种力量合成一股力量的平台[2]。因此,孵化器的诞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过程,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对于加快创新创业发展的步伐和社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三螺旋概念于1950年前后用于生物学学科,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社会学科学者将该理论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在三螺旋概念基础上首次提出政府、企业、大学的三螺旋理论,用于分析知识经济时代的政府、企业、大学3个螺旋体相互作用过程。苏竣等[3]首次使用三螺旋理论解释孵化器的孵化过程,并研究政府在孵化器运行中所起的作用。边伟军等[4]使用三螺旋理论分析官产学合作创新机制与模式。王丽华等[5]研究了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武汉市产学研结合的企业融资困难、研发投入不足等主要问题。钱德拉等[6]实证研究表明大学、企业、政府三者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孵化器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孵化器具有充足的外部性。此后,黄斌[7]使用三螺旋理论分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陈红喜等[8]针对国内孵化器的经营转型的压力,提出要在三螺旋理论的框架三螺旋主体的关系以促进孵化器转型升级。

文献梳理发现,使用三螺旋理论分析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机制开始较晚,主要集中在运营模式,对于运行机制的探索仍不足。究其原因,在于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本身的样本量不足,发展程度不高,尚未形成孵化联盟体系,且缺乏农业领域的典型性、代表性、科学性的孵化器平台。因此,本文选取广东农业领域的孵化器代表——金颖农科孵化器作为研究案例,在已有孵化器理论和实践经验基础上,深入探讨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机制,探索孵化器内部的发生机理。

我国目前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实践研究处于发展阶段,仍缺乏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孵化器。截至2020年,2001年成立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业服务中心、2004年成立的沈阳辉山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2014年成立的安徽芜湖农业科技孵化器等具有一定知名度。广东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经过多年发展壮大,已形成初具规模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成为农业领域创新创业的坚实后盾。但仍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服务效率和能力有待提高、专业孵化人才和投资人才缺乏等问题。2017年7月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出台了《广东省科技孵化育成体系提质增效行动方案(2017—2020年)》(粤科函高字〔2017〕1226号),指出需要把孵化器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推进省级、市级孵化器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孵化器协会的连接作用,推动各产业合作,提高初创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高速高质发展,形成孵化器产业联盟体系,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2019年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以1号文的形式出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粤府〔2019〕1号),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围绕优势专业领域,利用自有物业、闲置楼宇建设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2020年5月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出台了《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管理办法》(粤科高字〔2020〕114号),进一步加强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的规范管理,加快科技孵化育成体系提质增效,构建优良的科技创业生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新水平。

1 三螺旋理论视角下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研究

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机制,是指构成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各要素之间、影响其运作效率的各要素之间、产生成效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方式和原理。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机制主要分为3部分:组成孵化器的各要素及其联系、孵化器运作过程所具有的规律性、孵化器所产出的成效和在农业科技领域发挥的作用。

构建农业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的理论分析模型是研究其运行机制的逻辑起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理论分析模型可归纳为三类:一是研究孵化器内部运行逻辑的理论框架,如三螺旋研究模型[9]、“陀螺”理论模型[10]等,通过研究各要素间的关系,揭示孵化器的运作范式,并总结其可推广、可复制的成功经验;二是对孵化器各要素的运行效率进行评价,如在学术界广泛使用的DEA模型[11-17]、SCP范式[18-23]、FAHP分析模型[24-27]等,通过建立评价指标,评估孵化器的服务效率和成效;三是对孵化器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研究,如运用内聚耦合法[28]、多Agent[29]系统对广东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对策研究。

三螺旋理论在我国孵化器的研究上运用广泛,主要用于剖析孵化器的孵化服务机制。孵化器的孵化服务机制整合了科研院校、企业和政府提供的相关资源,孵化器通过政府对社会创新与创业的政策支持,衔接了科研院校与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聚集形成了大批具有知识、人才、成果转化的孵化平台,为企业和双创人员提供全面专业的孵化加速服务。总体来说,孵化器整合了3种资源:创新资源,以科研院校为源泉的知识、技术以及创新创业人才;政策资源,整合政府对创新创新的政策支持;资本和社会资源,吸引产业创新资金和风险资金以及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中介服务网络资源,提高了创新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而研究孵化器内部运行逻辑的理论框架是本文主要研究方向,主要针对三螺旋理论模型理论进行分析。

2 基于金颖农科孵化器的实证研究 2.1 金颖农科孵化器的总体概况

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于2017年11月28日全资组建广东金颖农业科技孵化有限公司(简称“金颖农科孵化器”),专门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公司注册资金1 000万元。经过3年多建设,金颖农科孵化器依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人才优势,整合相关资源,打造了集“科技企业孵化、关键技术研发、科技人才创业、成果技术转化”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孵化服务平台,构建“创业苗圃- 孵化器- 加速器”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为农业科技人员和企业提供全面专业的孵化加速服务,促进广东现代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截至2020年9月,金颖农科孵化器已累计吸引入驻企业150家,其中包括5家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2家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8家高新技术企业及115家初创农业科技企业;成功孵化17家毕业企业,累计为入驻企业融资2.5亿元,初步形成了农业科技集聚效应。先后荣获国家级星创天地、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广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示范基地、广州市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荣誉。

2.2 金颖农科孵化器的主要服务模式

2.2.1 “2+N”服务模式  金颖农科孵化器创建“2+N”服务模式,与19家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提供一系列全面的创业、孵化加速服务。“2+N”服务模式是指以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为基础,并根据不同企业需求和发展情况量身定制多种专业化服务,实现“一个企业一个服务政策”。在优化孵化服务的基础建设中,突出强调标准化的服务体系和多样化的开展方式,创新服务模式,建立成长服务标准、物业服务标准等,切实提升孵化器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助力企业成长与发展。

2.2.2 线上线下同步服务模式  为适应新形势发展,金颖农科孵化器组建了专门的线上服务团队,建有“广东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线上平台,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专利、实用技术等都放到线上平台,定期制作系列创意短视频在抖音平台投放,主动为全省农业提供科技支撑服务。同时邀请专家通过APP、微信、抖音直播、农科大学堂等平台,及时为在孵企业解答技术问题,开展线上科技培训和服务。线下利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分院(促进中心)服务网络,主动联系企业,推动政策链、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的深入融合。探索建立了利益捆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推动高新技术的前期育成孵化、加速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针对当前科技成果供需双方、中介服务机构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迫切需求及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内外困境,依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人才优势,结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组建的“金颖农科孵化器”、广东省科技厅支持的“金颖农科国家级星创天地”等,整合相关资源,研究及建设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服务平台,研究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方法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服务规范化水平,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服务新模式,汇聚科研院所、科技企业、评估交易机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等各方力量,建立或依托现有平台,开展成果托管、展示发布、交易等工作,汇聚和培育科技中介服务主体,开展科技咨询、成果评估、知识产权代理等配套服务(图 1)。

图 1 基于供给侧主体和需求侧主体需求动力的农业科技转化孵化服务平台框架 Fig. 1 Framework of t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 and incubation service platform based on the demand momentum of supply-side entities and demand-side entities

2.2.3 全程科技孵化服务链条服务模式  金颖农科孵化器通过“创业苗圃- 孵化器- 加速器”科技企业孵化链条建设,对企业孵化过程进行动态化培育。一是搭建创业苗圃促进链条前端建设,强调创业辅导、向前延伸创新创业的服务触角,增强和完善链条前端环节;二是对在孵企业从入孵到出孵之间的培育,通过投融资、科技创新、信息资源等平台提供增值服务,组织专家及创业导师分析和诊断企业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三是注重链条后端建设,实现产业集聚,根据企业特点和需求不断完善加速服务内容和方式,落实跟踪毕业企业各种增值服务与发展情况。同时,根据在孵企业的主营业务,分门别类,专人服务,定期组织专家召开技术对接会,帮助企业成长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科技企业孵化育成服务体系(图 2)。

图 2 全程科技孵化服务链条服务 Fig. 2 Chain service of full-process technology incubation service

2.3 三螺旋模型下的金颖农科孵化器的运作机制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载体,是增强科技综合竞争力的有效引擎。金颖农科孵化器按照“政府推动、科研院校主导、企业支撑、国际合作、市场化运作”的理念,实行董事会领导下总经理负责制,通过联合广东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投融资机构,打造了集“科技企业孵化、关键技术研发、科技人才创业、成果技术转化”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孵化服务平台。同时,按市场规律通过引入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知识产权代理公司等中介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全面、专业的细化服务,从而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农业科技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形成创新创业的集聚效应(图 3)。

图 3 三螺旋模型下的/金颖农科孵化器的运作机制 Fig. 3 Operation mechanism of Jiny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Incubator under Triple Helix Model

2.3.1 政府:政策法规、公共服务、分担风险  政府在原有制定政策法规、提供公共服务基础上,也发挥了降低交易门槛和分担风险的作用。在政策法规方面,广东高度重视孵化育成体系建设和企业发展,出台了系列政策法规,以政策引领完善孵化育成体系建设,使政策资源转化为经济动能,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在公共服务方面,政府可为孵化器提供基础性、社会性、经济性等多种公共服务,帮助孵化器解决基本难题,简化孵化器办事流程和提高成果转化效率。在分担风险方面,政府秉持“分担风险,利益不共享”的原则,设立引导引导基金、风险补偿基金、创新券等,降低创新创业风险,支持企业成长发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举全院之力建设孵化载体,出台多项政策科技支撑企业发展,包括《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关于深化院企合作的意见》(粤农科〔2018〕24号)、《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十大举措》(粤农科〔2018〕53号)等,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积极性和成果转化主动性,深挖科技合作潜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广东农业高质量发展。

2.3.2 科研院校: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践行“科技创新、服务三农”发展理念,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勇于改革创新,极大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动力和服务“三农”的活力。科研院校是科技成果和创新思想的代名词,是创新思维的动力源泉[31]。一方面金颖农科孵化器依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人才优势和全产业专家服务体系,积极构建“科技+ 企业+ 资本”的轻资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打造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发挥纽带桥梁作用,主动联系企业,科技支撑企业发展,助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及院属单位技术入股16家入驻企业,如促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技术入股广东华农互联农业有限公司(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入股广东启缘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广州市增城区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主体)等。加强涉农企业科技合作,与企业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如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与广州速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广东速率智慧畜牧水产技术研究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广州毅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南方高抗性病虫害研发中心”等。近年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充分发挥金颖农科孵化器及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优势,为农业科技人员和企业提供全要素创新创业服务,深化院企合作模式,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

另一方面,科研院校是各类创新人才的培养皿和输送带,金颖农科孵化器与华南农业大学、湖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开展深度合作,聘请多名高校老师作为创业导师,建立创业导师帮扶制度。为推进高层次人才载体建设,金颖农科孵化器引进3名高学历人才参与孵化器运营工作,其中包括1名海外留学博士和2名硕士研究生。同时制定系列人才奖励政策,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结构,截至2020年9月,已累计吸引3名博士和11名港澳创业人员带项目在金颖农科孵化器落地创业,累计带动就业人数1 073人,其大专以上学历619人,占57.68%(图 4)。

图 4 2017—2020年9月入驻企业创业带动就业情况 Fig. 4 Employment driven by entrepreneurship of companies settled from 2017 to September 2020

2.3.3 入驻企业:科技合作、资源集聚、发展经营  金颖农科孵化器在两年多发展过程中,成果转化成果已初见成效,入驻企业承担着科技合作、资源集聚、发展经营重要作用。一是金颖农科孵化器坚持促进创新创业与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并举,以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为抓手,注重引进不同农业细分领域的农业龙头企业,集聚上下游资源,围绕企业核心业务和前延技术领域进行技术创新、产品中试、品牌推广等开展广泛合作,融通“生产—加工—流通”产业链条,形成农业龙头企业与中小微企业的互促机制。二是入驻企业间通过技术入股、资金入股、联合开发、合作成立公司等形式,输出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与技术资源优势,进一步整合技术、品牌、应用市场、前端供应商等核心资源,建立了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化应用示范的运行机制,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

3 对策建议

本研究使用三螺旋理论分析孵化器运行机制,强调科研院校、政府和企业三大基础系统在孵化器上产生的互动反馈和作用功能,体现了金颖农科孵化器的科技成果转化功能,突出了企业孵化器的技术创新机制。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孵化是科研院校、企业、政府3个螺旋体相互影响下突变的结果,在突变过程中强调三方在各自开放边界上进行合作。因此,今后孵化器的发展方向将通过协调各方力量,实现3个螺旋主体的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建立高效、高质、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孵化器运行机制。

第一,依托三螺旋体构建政策链、技术链、生产链,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纽带,联结政府、科研院校、企业三大主体,推动金颖农科孵化器为代表的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服务三农的科技支撑平台。一方面,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周期长、回报时间长、成本高,亟得政府政策支持。通过加大地方政府对农业专业型孵化器的政策倾斜力度,包括扶持政策、税收激励政策等,降低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营成本,激发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领域,形成完备的政策链、技术链、生产链。另一方面,孵化器可举办多层次和全方位的创业孵化活动,营造全民创新创业氛围。鼓励科研人员、大学生、企业各类人才投身于创新创业活动中,提供多样化的创新补助,依靠农业科技孵化器的场地和服务平台,以农业龙头企业为牵头,推动农业领域创业者创办优质的创业企业,打造全国优秀农业孵化品牌。

第二,推动孵化器实现政策流、技术流、资金流的互动,在政策扶持下,通过吸引社会资本,推动技术流向高精尖领域发展,实现“政策流- 资金流- 技术流”三方互动,并集聚高新技术开放融通、协同互动的创业服务资源,最终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推动科技与经济融通发展。一方面,扩大孵化器和在孵企业的资金来源途径,增加资金流种类。应鼓励孵化器争取争取政府资金支持,积极申报火炬计划和创新创业基金项目,以此为初创企业和小微企业提供资金帮助,提高农业科技孵化器的价值和竞争能力。此外,鼓励孵化器创业导师、科研机构教授、企业高管为在孵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增加在孵企业生产销售过程中的技术含量,提高在孵企业争取投融资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改善投融资环境,利用政府给予的政策优势加大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在孵企业的宣传力度,积极与投融资公司、银行、会计、法律等中介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创建农业投融资资金池,为在孵企业提供资金赞助与对接服务,并将在孵企业的绩效评价与投资金额相挂钩,针对绩效评价良好的孵化器和在孵企业,相应提供更多的项目支持,从而促进农业科技发展。

第三,推动孵化器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有效衔接的企业成长流动机制,从而构筑起科研院校、企业、政府的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三角稳定结构,实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产业现代化的有机统一。一方面,搭建农业科技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孵化器的创新创业服务功能,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过程产业链整体规划和统一管理。农业科技服务更加系统化、注重产业链、注重精准化。对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承接项目、业务范围、运行态势以及在孵企业的咨询服务提供基础性服务、增值性服务、个性化服务,加强高水平科技成果研究应用,推进质量兴农和农业绿色发展[32-33],实现孵化器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构建孵化企业成长性和创新性评价体系。通过“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的构建,构建形成以在孵企业成长性、创新性、持续性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促进在孵企业成长毕业,同时也形成农业科技孵化器与在孵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升农业科技孵化器的孵化服务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SMILOR R W, GILL M D. The new business incubator-linking talent, technology, capital, and know-how[M]. Toronto: MA: Lexington, 1986.
[2]
张景安. 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
ZHANG J A.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M].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 Press, 2001.
[3]
苏竣, 姚志峰. 孵化器的孵化——三螺旋理论的解释[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3): 1-3. DOI:10.3969/j.issn.1001-7348.2007.03.001
SU J, YAO Z. Incubation of incubator—An explanation of Triple Helix theory[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7(3): 1-3. DOI:10.3969/j.issn.1001-7348.2007.03.001
[4]
边伟军, 罗公利. 基于三螺旋模型的官产学合作创新机制与模式[J]. 科技管理研究, 2009, 29(2): 4-6, 3.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09.02.002
BIAN W J, LUO G L. The mechanism and mode of government-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triple helix model[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09, 29(2): 4-6, 3.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09.02.002
[5]
王丽华, 买忆媛, 李志力, 王清梅. 三螺旋理论视角下武汉先进制造业产学研结合调查[J]. 长江论坛, 2009(1): 19-24, 31. DOI:10.3969/j.issn.1005-3980.2009.01.004
WANG L H, MAI Y Y, LI Z L, WANG Q M. Investig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Wuhan'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riple helix theory[J]. Yangtze River Forum, 2009(1): 19-24, 31. DOI:10.3969/j.issn.1005-3980.2009.01.004
[6]
CHANDRA A, CHIA A C. Business incubators in Brazil: Does affiliation matte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Small Business, 2014, 23(4): 436-455. DOI:10.1504/IJESB.2014.065678
[7]
黄斌. 三螺旋理论下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 2019(11): 69-72. DOI:10.16209/j.cnki.cust.2019.11.017
HUANG B. Research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under the Triple Helix Theory[J]. China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11): 69-72. DOI:10.16209/j.cnki.cust.2019.11.017
[8]
陈红喜, 宋瑞, 袁瑜. 孵化器创新经营的指标体系研究——基于三螺旋理论和ANP方法[J]. 技术经济, 2020, 39(4): 86-94.
CHEN H X, SONG R, YUAN Y. Research on the index system of incubator innovation management——Based on Triple Helix Theory and ANP Method[J]. Technology Economics, 2020, 39(4): 86-94.
[9]
许涛, 李璐.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工作思路[J]. 科学管理研究, 2015, 33(2): 1-4. DOI:10.19445/j.cnki.15-1103/g3.2015.02.001
XU T, LI L. Innovative work ideas of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s based on the triple helix theory[J]. Science Management Research, 2015, 33(2): 1-4. DOI:10.19445/j.cnki.15-1103/g3.2015.02.001
[10]
郝利, 张树平, 蒋和平. 基于"陀螺"模型的我国农业企业孵化器发展模式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12): 138-140.
HAO L, ZHANG S P, JIANG H P.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my country's agricultural business incubators based on the "gyro" model[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8, 25(12): 138-140.
[11]
仲深, 刘雨奇, 杜磊. 基于网络DEA模型的企业孵化器运行效率评价[J]. 科技管理研究, 2018, 38(20): 84-90.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8.20.012
ZHONG S, LIU Y Q, DU L. Evaluation of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business incubators based on the network DEA model[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8, 38(20): 84-90.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8.20.012
[12]
杜赛花, 李镇南, 赖志杰. 广东省城市科技创新孵化能力与效率——基于改进熵值法与超效率DEA的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20, 40(17): 75-80.
DU S H, LI Z N, LAI Z J. The incubation capacity and efficiency of urb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mproved entropy method and super-efficiency DEA[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20, 40(17): 75-80.
[13]
李丽红, 申佳蕊, 李智军, 崔畅. 基于关联型网络DEA模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效率研究——以辽宁省64家孵化器为例[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4): 357-364. DOI:10.11717/j.issn.1673-1387.2020.04.06
LI L H, SHEN J R, LI Z J, CUI C. Research on the operating efficiency of technolog y business incubators based on the associated network DEA model—Taking 64 incubators in Liaoni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J]. 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0, 22(4): 357-364. DOI:10.11717/j.issn.1673-1387.2020.04.06
[14]
李洪波, 史欢. 基于DEA方法的国内众创空间运行效率评价[J]. 华东经济管理, 2019, 33(12): 77-83. DOI:10.19629/j.cnki.34-1014/f.190225014
LI H B, SHI H. Evaluation of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domestic makerspace based on DEA method[J]. East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 2019, 33(12): 77-83. DOI:10.19629/j.cnki.34-1014/f.190225014
[15]
石磊, 王宁宁, 赵伟. 基于DEA方法对软件谷孵化基地运营效率的研究分析[J]. 科技经济市场, 2019(11): 87-90.
SHI L, WANG N N, ZHAO W.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software valley incubation base based on DEA method[J]. Technology Economic Market, 2019(11): 87-90.
[16]
杨毅, 贺浩浩, 罗雨溪. 中国创业孵化机构运作绩效评估及优化对策——基于DEA-CA模型的实证分析[J]. 创新科技, 2019, 19(8): 1-8.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9.08.001
YANG Y, HE H H, LUO Y X.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s entrepreneurial incubators—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DEA-CA model[J]. Innovation Technology, 2019, 19(8): 1-8.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9.08.001
[17]
尹祥信. 基于DEA方法的省域众创空间运行效率评价研究[D]. 镇江: 江苏科技大学, 2019.
YIN X X.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of the provincial crowd-creation space based on the DEA method[D]. Zhenjiang: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
[18]
王晓青, 吴秋明, 秦星红.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化路径——基于SCP范式的分析[J]. 企业经济, 2020, 39(6): 45-53. DOI:10.13529/j.cnki.enterprise.economy.2020.06.006
WANG X Q, WU Q M, QIN X H.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optimization path of my country's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 industry: 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SCP paradigm[J]. Business Economy, 2020, 39(6): 45-53. DOI:10.13529/j.cnki.enterprise.economy.2020.06.006
[19]
曹蕾.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孵化器产业发展分析[J]. 价值工程, 2020, 39(9): 292-295. DOI:10.14018/j.cnki.cn13-1085/n.2020.09.121
CAO L. Analysis of China's incubator industry development based on SCP paradigm[J]. Value Engineering, 2020, 39(9): 292-295. DOI:10.14018/j.cnki.cn13-1085/n.2020.09.121
[20]
张红. 基于SCP范式的我国众创空间市场结构分析[J]. 劳动保障世界, 2016(17): 21-22. DOI:10.3969/j.issn.1007-7243.2016.17.010
ZHANG H. Analysis of my country's makerspace market structure based on SCP paradigm[J]. World of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2016(17): 21-22. DOI:10.3969/j.issn.1007-7243.2016.17.010
[21]
刘静云. 基于SCP范式的江苏省科技孵化器产业发展研究[J]. 价值工程, 2016, 35(15): 61-63. DOI:10.14018/j.cnki.cn13-1085/n.2016.15.026
LIU J Y.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Ji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ubator industry based on SCP paradigm[J]. Value Engineering, 2016, 35(15): 61-63. DOI:10.14018/j.cnki.cn13-1085/n.2016.15.026
[22]
MIAN S, LAMINE W, FAYOLLE A. Tech nolog y business incubation: An overview of the state of knowledge[J]. Technovation, 2016, 50(51): 1-12. DOI:10.1016/j.technovation.2016.02.005
[23]
PENA I. Business incubation centers and new firm growth in the Basque country[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04, 22(3): 223-236. DOI:10.1023/b:sbej.0000022221.03667.82
[24]
曾志坚, 张倩倩, 左楠.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体系研究[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4, 35(6): 119-122. DOI:10.3969/j.issn.1003-7217.2014.06.021
ZENG Z J, ZHANG Q Q, ZUO N. Research on evaluation system of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 based on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J]. Finance and Economics Theory and Practice, 2014, 35(6): 119-122. DOI:10.3969/j.issn.1003-7217.2014.06.021
[25]
ALLEN D N, MC C R. Structure, policy, services, and performance in the business incubator industry[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0, 61-77. DOI:10.1177/104225879101500207
[26]
宋丽平, 陈猛, 于睿晗. 基于FAHP的孵化器企业融资决策综合评价[J]. 财会通讯, 2019(26): 12-15. DOI:10.16144/j.cnki.issn1002-8072.20190516.002
SONG L P, CH EN M, YU R H. Comprehensive eva luation of financing decisions of incubators based on FAHP[J]. Accounting Communications, 2019(26): 12-15. DOI:10.16144/j.cnki.issn1002-8072.20190516.002
[27]
肖田野, 罗广宁, 孙娟, 陈丹华. 内聚耦合视角下的广东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对策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7, 37(8): 33-37.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7.08.005
XIAO T Y, LUO G N, SUN J, CHEN D H.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Guangdong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hesion and coupling[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7, 37(8): 33-37.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7.08.005
[28]
韩雪飞. 基于多Agent系统的科技企业孵化战略联盟主体间合作机制研究[D]. 天津: 天津大学, 2016. DOI: 10.7666/d.Y3175196.
HAN X F. Research on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among the subjects of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based on multi-agent system[D]. Tianjin: Tianjin University, 2016. DOI: 10.7666/d.Y3175196.
[29]
亨利·埃茨科威兹. 三螺旋[M].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05.
HENRY ETZKOWITZ. Triple Helix[M]. Beijing: Oriental Publishing House, 2005.
[30]
熊毅俊, 刘建峰, 何秀古, 晏育伟, 邵卓, 林悦欣, 禹绍国. 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实践——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院地合作"为例[J]. 广东农业科学, 2020(12): 237-244.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20.12.025
XIONG Y J, LIU J F, HE X G, YAN Y W, SHAO Z, LIN Y X, YU S 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supported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case study of Academy-locality Cooperation of 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J].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0(12): 237-244.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20.12.025
[31]
王佳友, 梁镜财, 李湘妮, 曹健, 方伟, 李强, 段洪洋, 何裕志, 江彪, 徐扬. 院地合作: 践行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佛山分院院地合作的探索、实践与思考[J]. 广东农业科学, 2018, 45(11): 150-158.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18.11.022
WANG J Y, LIANG J C, LI X N, CAO J, FANG W, LI Q, DUAN H Y, HE Y Z, JIANG B, XU Y. Academy-locality cooperation: An effective way of practic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Exploration,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f academy-locality cooperation of Foshan Branch, 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J].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8, 45(11): 150-158.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18.11.022
[32]
刘建峰, 骆浩文, 段洪洋, 林悦欣. 基于"五位一体"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7, 44(3): 158-163.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17.03.023
LIU J F, LUO H W, DUAN H Y, LIN Y X. Study on the mode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based on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base[J].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7, 44(3): 158-163.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17.03.023
(责任编辑  白雪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