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基金项目
-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项目(2022KJ107);广东省财政厅2020年乡村振兴战略专项(农业科技能力提升)课题(TS-1-1)
作者简介
- 郭栋梁(1979—),男,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龙眼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E-mail:guodongliang@gdaas.cn.
通讯作者
- 向旭(1964—),男,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荔枝育种与栽培技术,E-mail:xiangxu@vip.163.com.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22-06-08
【研究意义】我国是荔枝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现有荔枝种植面积55万hm2,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省区。每年荔枝产量波动较大,全国荔枝产量一般在250万~300万t之间,2021年为荔枝生产大年,全国荔枝产量达到281万t[1]。广东现有荔枝种植面积26万hm2,年均产量120万~150万t,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6% 和60% 以上,全省除粤北山区韶关、清远等地因有冻害不能种植荔枝外,其余地区均有荔枝种植,荔枝产业已成为广东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广东荔枝主产区的种植面积、品种、物候期、上市时间、产量进行精准预测和判断,及时掌握每年的气候变化对荔枝生产的影响,并通过监测未来气候因子预测荔枝生产形势,对指导荔枝生产、协调荔枝产销对接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荔枝生产受环境因素影响较为严重,尤其是极端天气条件(如低温冻害、高温和大量降雨)会导致荔枝大量减产,造成荔枝年际间产量存在较大波动,俗称荔枝“大小年”现象[2]。从2018年起,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每年都对全国的荔枝生产形势进行预测[3-5],并提出解决荔枝“大小年”现象的技术方案。余华荣等[6]、植石群等[7]也分别对广东荔枝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性分析,按照采收期不同,广东荔枝被分为3个明显的优势区,即以茂名为中心的粤西早熟荔枝优势区,以汕尾、汕头为中心的粤东晚熟荔枝优势区,以及以东莞、惠州为中心的粤中中晚熟荔枝优势区。齐文娥等[8]对影响荔枝产量的气候因子进行了分析,构建了荔枝产量、物候期及气象数据间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并通过气象因子的变化来预测各个品种的产量变化。从2019年起,广东省荔枝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开始对广东荔枝主产区的生产情况进行持续跟踪调查,及时预测全省荔枝的生产形势。【本研究切入点】广东每年的荔枝生产形势受气候条件因素的影响差异明显。2022年初受春季低温天气影响,广东荔枝大部分品种整体成花形势较好,桂味因冬季低温不足导致成花率较低。5月份以来,持续的低温阴雨造成荔枝落果、裂果严重,病虫害防治难度较大。本研究通过分析影响2022年荔枝生产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实地调研数据,预测2022年荔枝生产形势,用于指导全国荔枝生产。【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实地调查广东荔枝种植品种、种植面积、物候期、成花率、座果率等数据,预测全省荔枝各主产区上市日期和产量,分析广东荔枝当前的生产形势,提出相应建议措施。
1 数据来源与调查方法 1.1 数据来源利用广东省荔枝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覆盖广东荔枝主产区的东莞、惠州、茂名、从化、农垦5个试验站,调查各主产区的荔枝产量。其中,茂名、农垦试验站负责粤西早熟产区,从化、惠州试验站负责粤中中晚熟产区,东莞试验站负责粤东晚熟产区。每个试验站需要在每个主产县随机抽样调查3~4个果园,获得荔枝种植品种、面积、物候期、成花率、座果率、预期产量等数据。
1.2 调查方法参考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调查全国荔枝生产形势所采用的方法[9],根据每个试验站所调查果园面积占比,推算2022年广东荔枝产量和上市期等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广东荔枝成花座果率及产量预测2022年初受春季低温天气影响,广东荔枝整体成花形势较好,妃子笑、白糖罂等早熟荔枝品种成花率约85%,黑叶等中熟品种成花率约80%,糯米糍、怀枝等晚熟品种成花率约80%,桂味荔枝成花率为60%~70%。3月持续低温阴雨对早熟品种的坐果有一定影响,5月低温阴雨导致中晚熟品种大量落果,因此,2022年各主栽品种的座果率均低于往年,其中早熟品种妃子笑、白糖罂座果率仅约60%,晚熟品种桂味座果率仅约50%(图 1)。
2022年广东荔枝种植面积为26.30万hm2,预计产量119.00万t,比2021年减产18.60%,为近5年中仅次于2019年的偏低年份(图 2)。其中,粤西早熟产区荔枝产量预计76.53万t,较2021年约减产30.25%;粤东晚熟产区荔枝产量预计21.34万t,与上年基本持平;粤中中晚熟产区荔枝产量15.60万t,减产8.35%(图 3)。
2022年,广东全省荔枝产量大于1万t的县区有16个。粤西早熟产区有9个县区的荔枝产量大于1万t,其中茂名高州、电白、信宜、化州和茂南的荔枝产量均大于1万t,高州荔枝产量更是高达20万t、是广东荔枝产量最高的县区。粤东晚熟产区有3个县区的荔枝产量大于1万t,其中揭阳惠来的荔枝产量最大、达10.60万t。粤中中晚熟产区有4个县区的荔枝产量大于1万t,其中广州从化的产量最大、达5.0万t(图 4)。
2.2 广东荔枝不同成熟期产量预测
广东荔枝产期一般从5月下旬至7月上旬。2022年3月持续1个月的低温阴雨导致荔枝来花普遍推迟,预计荔枝果实采收期会推迟10~15 d。2022年5月25日,湛江徐闻妃子笑荔枝开始零星上市,标志着广东荔枝采收季的开始,较往年推迟10 d左右。
2022年不同月份广东荔枝上市量预计为5月31.15万t、6月79.66万t、7月6.86万t(图 5)。2021年各月上市量分别为5月43.64万t、6月89.56万t、7月6.93万t。2022年5月荔枝上市量与2021年相比减少12.49万t、约减少28.62%,这与2022年妃子笑、白糖罂等早熟品种产量降低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2022年荔枝采收季推迟,原本5月中旬采收的湛江、茂名等地的妃子笑、白糖罂均推迟到5月底至6月初才开始采收。2022年6月广东荔枝产量预计为79.66万t,与2021年相比降低11.1%。尽管2022年桂味、糯米糍等6月采收品种比2021年减产20%~30%,但是因为采收期推迟,原本5月采收的妃子笑、白糖罂部分产量计入6月。7月广东荔枝产量预计为6.86万t,主要是因为怀枝、仙进奉、井岗红糯等品种近50% 果实推迟至7月上市。
2.3 广东荔枝不同品种产量预测
2022年不同荔枝品种的产量预计如图 6所示,分别为妃子笑30.60万t(2021年38.30万t)、白糖罂9.80万t(2021年11.60万t)、桂味12.60万t(2021年20.90万t)、黑叶25.20万t(2021年30.20万t)、糯米糍5.30万t(2021年8.10万t)、怀枝17.80万t(2021年16.24万t)。总体上看,与2021年相比,2022年广东怀枝增产9.61%,白糖罂减产15.52%,黑叶减产16.56%,妃子笑减产21.10%,糯米糍和桂味减产幅度较大、分别达34.57%和39.71%。
妃子笑因其早熟、丰产、稳产、粗生、易管理和耐贮运等特点,近几年在广东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已超过黑叶成为广东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产值最大的品种,其产量占广东荔枝总产量的30% 以上,种植户每年均可获得稳定收益[10]。黑叶、怀枝两个品种的种植面积在高峰时期达到广东荔枝种植总面积的60%,近年来随着仙进奉、岭丰糯、井岗红糯等新品种的示范推广,黑叶和怀枝的种植面积下降至约40%,产值也随之降低[11]。桂味、糯米糍和白糖罂等优质品种种植面积保持稳定,但是受气候影响,“大小年”现象仍较为严重,产量不稳定,价格波动较大(图 7)。
2.4 广东各产区荔枝生产情况预测
2.4.1 粤西早熟产区 粤西早熟产区是广东最大、最传统的荔枝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60%,其收入占种植户家庭收入的6成左右[12]。2022年粤西产区荔枝种植面积16万hm2、产量预计76.53万t。其中,茂名市种植面积最大、达9万hm2,产量预计48万t、比2021年减产17.80%;预计黑叶产量15.60万t,妃子笑12.23万t,白糖罂7.90万t,白蜡6.83万t,桂味3.40万t,糯米糍1.68万t,鸡嘴荔0.04万t。湛江市荔枝种植面积2.19万hm2,预计产量18.10万t;妃子笑产量最高、约13.60万t,鸡嘴荔2.00万t,桂味0.80万t,白糖罂0.70万t。阳江市荔枝种植面积2.33万hm2,预计产量13.10万t;其中双肩玉荷包产量5.78万t,妃子笑4.76万t,白糖罂0.35万t,桂味0.98万t,糯米糍0.62万t(图 8、图 9)。
2.4.2 粤中中晚熟产区 2022年粤中中晚熟产区荔枝种植面积6.20万hm2,预计2022年产量达15.60万t。其中,广州市荔枝种植面积最大、为3.67万hm2,主要分布于从化区和增城区,预计全市荔枝产量11.40万t;广州市荔枝主栽品种较多,其中桂味、糯米糍、仙进奉、井岗红糯等优质荔枝品种种植面积达2.48万hm2,占66.80%。惠州市荔枝产量2.30万t,预计比2021年减产6成左右,其中桂味0.74万t、糯米糍0.68万t、怀枝0.56万t、妃子笑0.32万t。东莞市荔枝产量预计0.70万t,其中糯米糍0.40万t、桂味0.22万t、妃子笑0.08万t(图 10)。
2.4.3 粤东晚熟产区 粤东晚熟产区主要包括汕尾、揭阳、汕头和潮州4市,现有荔枝种植面积4.53万hm2,2022年荔枝产量预计21.40万t。汕尾市荔枝主要分布在陆丰和海丰,预计产量10.80万t,与2021年相比基本持平,其中妃子笑3.69万t、怀枝3.53万t、桂味1.16万t、糯米糍1.56万t、黑叶0.89万t。揭阳市荔枝主要分布在惠来和揭西,预计产量8.90万t,其中怀枝和黑叶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分别为2.80万t和3.20万t,桂味1.10万t,糯米糍1.80万t。汕头市预计荔枝产量1.20万t,潮州市预计荔枝产量0.50万t(图 11、图 12)。
3 讨论
荔枝生产受气候的影响较大,不同年份因气候差异较大,导致荔枝产量的年际变化幅度较大。荔枝花芽分化与冬春季的温湿度关系密切,冬季温暖潮湿的气候会导致荔枝花芽分化所需的低温需求得不到满足,不能顺利通过生理分化阶段,特别是中晚熟品种桂味、糯米糍通过生理分化所需的低温需求高,因此在冬季温暖潮湿的气候下很难成花[13]。开花坐果与春季的温湿度、光照关系密切,在春季顶芽萌动期如遇低温干旱导致顶芽不能及时萌动,会造成成花率降低。开花期如遇到连绵阴雨天气,会造成落花落果严重,座果率降低[14]。果实发育与光照、温湿度和风力关系密切,果期雨水过多容易造成落果、果实发育不良、品质下降,雨水分布不均容易造成落果、裂果严重[15]。
2022年春季广东地区天气反复无常,低温阴雨、暴雨、大风和高温等不利于荔枝生产的天气接连出现,给荔枝生产带来巨大损失。3月份,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根据荔枝成花情况对全国荔枝产量进行预测,预测2022年全国荔枝总产量为253.10万t,比2021年降低约10%。其中,预测广东荔枝减产11.70%,广西减产17.50%,海南产量与2021年持平,福建增产8.90%。从目前生产实际来看,由于2022年4—5月多雨易变的天气导致荔枝落果严重,荔枝产量受到影响进一步降低。
2月份广东荔枝产区遭受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天气,平均气温较正常年份低2~3℃,尤其是2月18—24日平均气温近8.9℃、比正常年份降低4.7℃ [16]。此时正是荔枝花芽萌动时期,持续20多天的低温阴雨天气对荔枝出花造成严重影响,已经抽出的花序处于发育停滞状态,刚萌动的芽返回休眠状态。至2月底,广东荔枝产区糯米糍、桂味的出花率不足3成。3月上中旬,平均气温维持在20℃,因此3月中旬仍有花序陆续抽出,同一株树出现低温前、低温后共2~3批花,导致各品种成花率提高,尤其是晚熟品种桂味荔枝的成花率由30%~40% 上升到60%~70%。2月份的低温阴雨影响了荔枝早熟品种花序的发育质量,妃子笑由于花量较大,耗费大量树体营养,导致座果率由正常年份的85% 降低至60%,这是造成妃子笑产量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4月份连续阴雨天气以及5月初异常暴雨和连续半个多月寒潮天气,导致荔枝花蕾发育不全,部分果园有花无果,部分果园落果、裂果严重;持续阴雨天气造成炭疽病、霜霉病高发,防治难度加大;部分果园因为来花不整齐或坐果不理想被放弃管理,造成椿象、蒂蛀虫等病虫害高发甚至难以防治,导致2022年荔枝产量较2021年明显降低[17]。
近年来,针对中晚熟荔枝成花较难导致“大小年”现象突出的问题,广东省荔枝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在广东省政府的支持下开展联合攻关[18]。中晚熟荔枝容易出现“大小年”现象,最主要原因是中晚熟荔枝成花所需低温要求高,大年结果后树体营养消耗较多、树体恢复慢,再叠加中晚熟荔枝采收时间晚、培养秋梢结果母枝的时间较短,导致中晚熟荔枝“小年”成花难,需要通过不同栽培技术来提高中晚熟荔枝抵抗各种不可预见逆境的能力。广东省荔枝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通过“大年”疏花疏果、及时培养秋梢结果母枝老熟,“小年”补肥补营养、促花保果等措施,减小“大小年”树体间巨大的营养差异,进而调节“大小年”间巨大的产量差异[19]。从近两年生产实际来看,该技术效果明显,广东荔枝产量连续两年保持中到大年。2022年荔枝成花也较好,产量降低主要是因为4—5月间雨水较多,导致荔枝果实发育受到明显影响。2022年荔枝产业遭遇到的问题是恶劣天气条件导致荔枝“花而不实”,这在广东省荔枝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发布的“克服荔枝中晚熟品种‘大小年’产业技术方案”中考虑不足,还需加强重视。除需要解决稳定成花问题外,还需考虑异常天气或极端恶劣天气情况下如何提高树体抗逆能力和花蕾质量,以确保荔枝坐果及果实发育正常,这是未来完善克服荔枝“大小年”技术方案的重要方向。
2022年荔枝产量不及预期,销售价格高,销售压力相比2021年有所缓解,但是需要注意新冠肺炎疫情对荔枝销售环节的影响。鉴于新冠肺炎疫情仍有不确定性,各地疫情防控措施尚未放松,荔枝冷链运输通路有可能受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并不通畅,从而影响到荔枝销售,尤其是对“量少频次高”的电商、微商运输途径影响更大。建议政府、技术推广部门制定荔枝病虫害用药标准,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推广病虫害绿色生物防控技术,通过天敌防治、物理干预、植物源农药使用等技术手段,尽量做到少用或不用农药,以确保广东省荔枝绿色安全标准[20]。同时,应尽早制订荔枝营销策略,针对广东省大部分荔枝产区预冷、分级、冷藏、冷链设备缺乏以及冷链物流处理能力较弱等现状,优化产地“田头小站”等硬件建设,完善采后处理程序、包装材料及规格、订单及物流配送流程等,以最快速度将最优质、最安全的新鲜荔枝呈送到消费者手中。
4 结论根据对广东各地荔枝成花和坐果情况调查,结合各地早熟品种采收统计结果,预计2022年广东荔枝产量较2021年有明显降低,2022年广东荔枝产量预计为119.00万t,仅高于2019年的109.00万t,为中等偏低年份。全省各主产区产量预计为:粤西早熟产区(包括湛江、茂名、阳江、肇庆、云浮、江门)76.53万t,较2021年减产30.25%;粤东晚熟产区(包括汕尾、汕头、揭阳、潮州)21.34万t,与上年基本持平;粤中中晚熟产区(包括广州、东莞、中山、惠州)产量15.60万t,减产8.35%。2022年荔枝花期比常年推迟10 d以上,预计成熟上市期相应推迟10~15 d,但6月仍是全国荔枝上市高峰期。
[1] |
陈厚彬, 欧良喜, 李建国, 苏钻贤, 杨胜男, 吴振先, 胡卓炎. 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荔枝[J]. 果树学报, 2019, 36(10): 1399-1413. DOI:10.13925/j.cnki.gsxb.Z14 CHEN H B, OU L X, LI J G, SU Z X, YANG S N, WU Z X, HU Z Y. Fruit scientific research in New China in the past 70 years: Litchi[J].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2019, 36(10): 1399-1413. DOI:10.13925/j.cnki.gsxb.Z14 |
[2] |
蔡世同, 肖天贵, 金荣花, 邓晓瑶. 荔枝丰歉年的气象差异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3): 1780-1781.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2.03.201 CAI S T, XIAO T G, JIN R H, DENG X Y. Analysis on meteorological difference in good and bad litchi harvest years[J].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2, 40(3): 1780-1781.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2.03.201 |
[3] |
陈厚彬. 我国荔枝产业发展情况——在2018年中国国际荔枝产业大会开摘节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J]. 中国热带农业, 2018(3): 6-7, 5. CHEN H B. Development of litchi industry in China[J]. China Tropical Agriculture, 2018(3): 6-7, 5. |
[4] |
庄丽娟, 邱泽慧. 2019年中国荔枝产业发展特征与政策建议[J]. 中国南方果树, 2021, 50(4): 184-188. DOI:10.13938/j.issn.1007-1431.20200660 ZHUANG L J, QIU Z H.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policy suggestions of China's lychee industry in 2019[J]. South China Fruit, 2021, 50(4): 184-188. DOI:10.13938/j.issn.1007-1431.20200660 |
[5] |
陈厚彬, 苏钻贤. 2021年全国荔枝生产形势分析[J]. 中国热带农业, 2021(2): 5-18. DOI:10.3969/j.issn.1673-0658.2021.02.002 CHEN H B, SU Z X. Analysis of national litchi production situation in 2021[J]. China Tropical Agriculture, 2021(2): 5-18. DOI:10.3969/j.issn.1673-0658.2021.02.002 |
[6] |
余华荣, 周灿芳, 万忠, 谭俊, 陈厚彬. 2011年广东荔枝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39(4): 16-17, 25.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12.04.021 YU H R, ZHOU C F, WAN Z, TAN J, CHEN H B.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litchi industry in Guangdong in 2011[J].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2, 39(4): 16-17, 25.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12.04.021 |
[7] |
植石群, 周世怀, 张羽. 广东省荔枝生产的气象条件分析和区划[J]. 中国农业气象, 2002, 23(1): 21-25, 45. ZHI S Q, ZHOU S H, ZHANG Y. Analysis and divisions of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in litchi production in Guangdong[J]. Chinese Journal of Agrometeorology, 2002, 23(1): 21-25, 45. |
[8] |
齐文娥, 欧阳曦. 气象条件对荔枝单产的影响[J]. 中国南方果树, 2019, 48(3): 47-49, 52. DOI:10.13938/j.issn.1007-1431.20180431 QI W E, OUYANG X. Effects of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on litchi yield[J]. South China Fruit, 2019, 48(3): 47-49, 52. DOI:10.13938/j.issn.1007-1431.20180431 |
[9] |
苏钻贤, 杨胜男, 陈厚彬, 申济源. 2020年我国荔枝主产区的生产形势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 2020, 51(7): 1598-1605. DOI:10.3969/j.issn.2095-1191.2020.07.012 SU Z X, YANG S N, CHEN H B, SHEN J Y. Analysis of the production situation for litchi in main planting areas of China in 2020[J]. Journal of Southern Agriculture, 2020, 51(7): 1598-1605. DOI:10.3969/j.issn.2095-1191.2020.07.012 |
[10] |
胡桂兵, 黄旭明. 广东荔枝产业品种结构优化设想[J]. 中国热带农业, 2021(3): 5-7. DOI:10.3969/j.issn.1673-0658.2021.03.003 HU G B, HUANG X M. Ideas on the variet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litchi industry in Guangdong province[J]. China Tropical Agriculture, 2021(3): 5-7. DOI:10.3969/j.issn.1673-0658.2021.03.003 |
[11] |
周子默, 齐文娥. 广东省不同品种荔枝生产成本收益对比研究[J]. 中国果业信息, 2021, 38(7): 19-24. DOI:10.3969/j.issn.1673-1514.2021.07.005 ZHOU Z M, QI W E. Comparative study on production cost and benefit of different litchi varieties in Guangdong province[J]. China Fruit News, 2021, 38(7): 19-24. DOI:10.3969/j.issn.1673-1514.2021.07.005 |
[12] |
齐文娥, 陈美先, 陈厚彬. 广东省荔枝生产对农民收入及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J]. 中国热带农业, 2020(4): 4-9. QI W E, CHEN M X, CHEN H B. Study on the contribution of litchi production to farmers'income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Guangdong province[J]. China Tropical Agriculture, 2020(4): 4-9. |
[13] |
傅汝强. 冬季气候变化对荔枝大小年的影响[J]. 广西农业科学, 1982(9): 23-25. FU R Q. Effects of winter climate change on litchi in different years[J]. Guangxi Agricultural Sciences, 1982(9): 23-25. |
[14] |
梁立峰. 荔枝成花过程及其重要制约因子[J].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48(4): 37-46.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21.04.006 LIANG L F. Floral formation processes of litchi and the important restrictive factors[J].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1, 48(4): 37-46.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21.04.006 |
[15] |
李建国, 王惠聪, 周碧燕, 赵明磊, 李彩琴, 夏瑞, 黄旭明. 荔枝花果发育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9, 40(5): 119-12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905076. LI J G, WANG H C, ZHOU B Y, ZHAO M L, LI C Q, XIA R, HUANG X M. Research advances in phys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of flower and fruit development in Litchi[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9, 40(5): 119-12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905076. |
[16] |
李文媛, 郑璟, 伍红雨, 杜尧东. 2022年1—2月广东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评述[J]. 广东气象, 2022, 44(2): 2, 81. DOI:10.3969/j.issn.1007-6190.2022.02.021 LI W Y, ZHENG J, WU H Y, DU Y D. Review on weather and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impacts in Guangdong Province from January to February 2022[J]. Guangdong Meteorology, 2022, 44(2): 2, 81. DOI:10.3969/j.issn.1007-6190.2022.02.021 |
[17] |
付晨妃, 李冰, 邓敏, 植彬, 黄启锋. 气象因素对荔枝椿象和霜疫霉病的影响及预测[J]. 广东气象, 2022, 44(1): 59-61. DOI:10.3969/j.issn.1007-6190.2022.01.014 FU C F, LI B, DENG M, ZHI B, HUANG Q F. Fluence and prediction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on Chinese toon weevil and downy mildew in Litchi[J]. Guangdong Meteorology, 2022, 44(1): 59-61. DOI:10.3969/j.issn.1007-6190.2022.01.014 |
[18] |
向旭. 广东荔枝产业发展瓶颈与产业技术研发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47(12): 32-41.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20.12.004 XIANG X. Bottleneck of litchi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Guangdong and progress of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J].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0, 47(12): 32-41.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20.12.004 |
[19] |
陈厚彬, 苏钻贤, 陈浩磊. 荔枝"大小年"结果现象及秋冬季关键技术对策建议[J]. 中国热带农业, 2020(5): 10-16. CHEN H B, SU Z X, CHEN H L. The biennial bearing in litchi and key management in autumn and winter[J]. China Tropical Agriculture, 2020(5): 10-16. |
[20] |
陈广全, 姜子德, 朱焱宗, 苏建武, 赵俊生, 邓振权. 荔枝病虫害综合绿色防控技术[J]. 中国热带农业, 2015(3): 42-45. CHEN G Q, JIANG Z D, ZHU Y Z, SU J W, ZHAO J S, DENG Z Q. Integrated green control technology of litchi diseases and pests[J]. China Tropical Agriculture, 2015(3): 42-45. |
(责任编辑 张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