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基金项目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优谷计划项目(2022YG03,2022YG04,2022YG07,2021YG09);广东省重点实验室运行费项目(2020B1212060047)
作者简介
-
孔雷蕾,博士,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从事水稻育种、生理生化以及稻米品质研究。主持广东省2019年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项目子课题1项,广州市2023年度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专题项目1项。参与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创建项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以及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等省部级项目4项;作为主要选育者育成通过广东省审定的水稻新品种3个;在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作物杂志》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孔雷蕾(1991—),女,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稻米品质,E-mail:kongleilei1991@163.com.
通讯作者
- 白嵩(1970—),男,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稻米品质,E-mail:61754370@qq.com.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22-07-20
广东省位于中国南岭以南,南海之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我国华南双季稻的重要产区,拥有庞大的稻米消费群体。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战略需求,水稻的总产量关系到粮食安全,而播种面积是影响水稻总产的关键因素之一,近20年来,广东省水稻种植面积虽然略有减少,但总产量基本稳定,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发挥了重要作用[1-2]。新世纪以来,针对新时期水稻发展战略需求,广东省采取多举措有力推动了我国水稻的优质化发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下简称“广东水稻所”)作为广东省水稻产业的主力军,以水稻育种研究为重点,为我国南方稻区生产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长期以来,广东水稻所在水稻育种方面科研实力强,培育了多种品质优良的水稻品种[3-5]。比如五优308,连续9年列为国家区试对照品种,连续3年三系杂交稻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美香占2号,连续3年获全国优质稻食味品鉴金奖;全国年种植面积位居前列的黄华占和天优998;高档优质品种美香占2号和象牙香占等一系列高产优质品种,为保障华南乃至全国的优质稻米推广发挥了关键作用[4, 6]。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水稻播种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水稻的生产规模、分布特征结构、推广情况等重要信息,也是水稻品种认可度和价值的一种表现,从侧面反映出稻米市场需求[7-8]。广东水稻所培育的水稻品种单年播种面积占全省水稻播种面积的50% 左右,起到了领军带头作用。通过分析研究广东省水稻播种面积以及广东水稻所培育的水稻品种播种面积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通过广东水稻所培育的代表杂交稻和常规稻品种的推广情况,从侧面反映广东杂交稻和常规稻育种目标的变化,以及育种理念的更新换代。能够为客观认识广东省水稻种植结构变化趋势和水稻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提升以市场为导向、具有自主创新的水稻育种生产能力,推动广东乃至全国各地水稻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我国水稻生产提质增效。
1 广东省水稻种植面积概况 1.1 广东省水稻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分析根据《广东统计年鉴-2021》,广东省2003—2020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05年以前,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为近20年最大,达到480万hm2以上,最低至2016年的418万hm2。此后随着广东省各地积极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逐渐恢复农作物播种面积,到2020年上升到445万hm2。同时,广东省水稻播种面积从2003—2020年逐渐减少,而后趋于平稳,从2013年以后,广东省水稻播种面积基本保持在180万hm2左右,2020年水稻播种面积为183万hm2。另外,广东省水稻/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近20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2003年的43% 上升到2007年的45%,稳定6年后有所下降,至2020年下降到41%(表 1)。广东省水稻播种面积虽然略有减少,但是水稻单产近年来有所提高,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广东省水稻总产量的稳定[1]。
1.2 广东省杂交稻和常规稻品种播种面积分析
2003—2020年广东省杂交稻和常规稻播种面积如表 2所示,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2017年达近20年最低播种面积,而到2020年略有增长。其中杂交稻播种面积占水稻总播种面积的比例一直维持在51% 以上,常规稻播种面积占水稻总播种面积在36%~49% 之间。就全省而言,水稻生产以杂交稻为主,常规稻为辅。这主要是由于杂交稻具有杂种优势的特性,更容易获得高产抗病等优良性状[6]。
2 广东水稻所水稻品种种植概况 2.1 广东水稻所培育水稻品种整体省内种植情况分析
2.1.1 广东水稻所水稻品种省内播种面积分析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具有悠久历史,其水稻育种研究作为主力军为广东省水稻产业输出大量优质品种,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如表 3所示,广东水稻所培育的水稻品种在广东省近20年单年播种面积在80万~108万hm2之间,2003—2020年总播种面积达1 696万hm2,整体趋势是先上升至2008年最高的108万hm2,后下降至2017年最低的80万hm2,再逐步提高到2020年的96万hm2。其中,广东水稻所培育的杂交稻和常规稻品种在广东省近20年单年播种面积趋势略有不同。杂交稻播种面积2003—2020年走势有波动下降的趋势,而常规稻后来居上,其省内播种面积在2009年以前略低于杂交稻,从2010年开始高于杂交稻,且每年播种面积维持在50万~ 60万hm2之间。
2.1.2 广东水稻所水稻品种省内播种面积占比分析 如图 1所示,2003—2020年广东水稻所培育的水稻品种在广东省内的播种面积占全省的比例较为平稳,维持在41%~54% 之间,且在2019年占比达最高值为54%。其中广东水稻所培育的杂交稻品种在广东省内的播种面积占全省杂交稻播种面积的比例在近20年间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09年以前占比在43%~49% 之间,2010年以后占比一直在40% 以下,直至2019年和2020年,占比略有回升,达到39%。与此同时,广东水稻所培育的常规稻品种在广东省内的播种面积占全省常规稻播种面积的比例在近20年间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从2003年的43% 提升至2019、2020年的70% 和77%。由此可见,在广东省常规稻的种植推广中,广东水稻所起到了关键作用。
2.2 广东水稻所培育的代表水稻品种省内播种面积分析
2.2.1 广东水稻所代表杂交稻品种播种面积分析 根据广东水稻所培育的所有杂交稻品种的历年省内播种面积,分析可筛选出近20年单年播种面积最大的6个杂交稻品种,包括天优998、培杂双七、五优308、博优998等4个国家审定品种以及五丰优615、吉丰优1002两个广东省审定品种(图 2)。天优998、博优998和培杂双七作为比较早期的优质杂交稻品种,其单季平均产量分别为7.65、7.20、6.75 t/hm2,全生育期分别为117.7、114.9、128.5 d,都属于产量较高、米质优良的杂交稻品种[6, 9-11]。如图 2所示,以上3个品种在2003—2020年省内播种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天优998在2004—2008年期间为急速扩张期,2008年到达顶峰,其省内播种面积为近20年广东水稻所所有培育水稻品种中最高的,为17.58万hm2,之后逐年递降至2020年的0.75万hm2,近20年省内总播种面积达到130.12万hm2。培杂双七是广东省第一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的两系杂交稻优质组合,曾连续5年稳居广东省水稻推广面积榜首[6, 11],但其省内播种面积从2003年的9.53万hm2开始逐年下降,至2012年降至0.03万hm2,随着品种的更新换代,2012年以后没有在省内播种。博优998在2003—2020年省内总播种面积仅次于天优998,为87.55万hm2。
五优308是籼型三系杂交稻,单季平均产量7.65 t/hm2,全生育期平均112.2 d,米质优达国标1级[12],从2007年开始在省内推广,到2013年其种植面积达到峰值为9.40万hm2,而后逐步下降,近几年单年省内播种面积维持在1.60万~2.31万hm2,入围2020年广东水稻所杂交稻省内播种面积排名前六,表现良好。五丰优615是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米质未达优质等级,单季平均产量7.43 t/hm2,全生育期平均129 d[13],从2012年开始省内推广,到2014年其省内播种面积达峰值为5.99万hm2,波动两年后开始下降,保持在1.10万~2.31万hm2,表现良好。吉丰优1002是弱感光型三系杂交稻,单季平均产量7.88 t/hm2,全生育期平均121 d[14],从2004年在省内播种面积逐年递增,到2020年达最大值为5.01万hm2,2020年广东水稻所杂交稻省内播种面积排名第一。
综上所述,培杂双七虽然米质和抗病性均表现良好,但单季平均产量是6个杂交稻品种中最低的,这是其近些年逐渐退出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从吉丰优1002的异军突起可以看出,其高产性、强抗倒性及高抗稻瘟病等特性,是近几年在省内播种面积逐年稳步上升的主要因素。而五优308近几年省内播种面积仅次于吉丰优1002,则是依靠其出色的稻米品质以及高产稳产的优良特性。
2.2.2 广东水稻所代表常规稻品种播种面积分析 根据广东水稻所培育的所有杂交稻品种的历年省内播种面积,筛选出美香占2号、粤晶丝苗2号、齐粒丝苗、粤香占、金农丝苗和合美占6个近20年单年播种面积最大的常规稻品种(图 3),单季平均产量分别为5.40、6.08、6.08、6.75、6.53、6.53t/hm2,全生育期分别为112.5、132、126、125、108、129.5 d,6个品种的米质均达到省标或国标优质水平[15-18]。
如图 3所示,美香占2号作为广东水稻所培育的优质常规稻典型代表,近20年来省内播种面积总计78.14万hm2,是6个常规稻品种中最高的,且从2003年到2020年单年播种面积稳步上升,2020年较17年前扩大19倍,仅2020年单年省内播种面积高达11.38万hm2。粤晶丝苗2号历年省内播种面积总和仅次于美香占2号,为67.14万hm2,单年播种面积从2007年至2011年逐年上升至11.26万hm2,而后逐年下降。
金农丝苗和合美占省内播种面积截至2020年总计分别为36.03万、46.88万hm2,其品种审定时间较其他品种晚,所以累计省内播种面积较其他品种略低,从开始推广至2020年间其单年播种面积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近几年单年播种面积在广东水稻所内常规稻品种排名前六,2020年分别为2.37万、2.31万hm2。
齐粒丝苗和粤香占2003—2020年省内播种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后趋于稳定,近20年总播种面积分别为59.14万、48.07万hm2,单年播种面积从2004年和2003年的5.64万、7.35万hm2降到2020年的0.99万、1.69万hm2。
综上所述,美香占2号播种面积的稳步增长,重要原因是其优异的稻米品质,在2018—2020年蝉联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获得业界高度认可[19]。另外金农丝苗和合美占因其产量高,品质佳的优势,在广东省内推广面积在广东水稻所名列前茅。
2.2.3 2020年广东水稻所水稻品种播种面积排名分析 2020年广东水稻所培育出大批获得广泛推广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其中广东水稻所培育的杂交稻品种在省内播种面积居前6位的分别为吉丰优1002、广8优金占、广8优165、广8优2168、广8优169和五优308(表 4)。这些杂交稻品种均具有高产稳产的特性,单季平均产量均在6.30 t/hm2以上,最高可达8.37 t/hm2。其中有4个杂交稻品种抗稻瘟病,分别为吉丰优1002、广8优金占、广8优2168和广8优169,4个杂交稻品种米质达到国标或省标优质等级,分别为广8优金占、五优308、广8优2168和广8优169。
2020年广东水稻所培育的常规稻品种在省内播种面积居前6位的分别为美香占2号、粤禾丝苗、五山丝苗、粤农丝苗、金农丝苗和合美占(表 4),其中美香占2号居第1位且比居第2位的粤禾丝苗高出1.6倍。美香占2号、粤禾丝苗、五山丝苗、粤农丝苗和金农丝苗的米质均达到国标和省标优质2级,合美占的米质也达到省标优质3级。除美香占2号,其他5个常规稻品种的单季平均产量均在6.30 t/hm2以上。同时,粤禾丝苗、五山丝苗和粤农丝苗均具有高抗稻瘟病特性,更有利于品种的推广种植。
3 结语与启示 3.1 广东水稻所对广东省水稻产业的重要性广东省水稻种植面积占全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在近20年中略有下降,广东省水稻种植面积从2003年到2020年减少12.86%,是自然环境、科技发展、市场需求、农产品价格、国家政策、社会因素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7, 20-24]。随着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粮食产区要做到“保面积、保产量”,“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为保证水稻播种面积的红线,广东省近年来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180万hm2左右,总播种面积稳定的情况下,杂交稻的平均产量较常规稻更有优势,以致全省范围内前者的播种面积要大于后者,从而保证广东省水稻总产量的稳定。从2019年到2020年全省杂交稻品种的播种面积占全省水稻播种面积的比例较常规稻品种有所提升,而广东水稻所常规稻品种播种面积占全省常规稻品种的比例较杂交稻品种播种面积占全省杂交稻品种的比例高31~38个百分点,说明广东水稻所在常规稻育种推广方面是广东省常规稻育种研究的主力军,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近20年广东水稻所培育的水稻品种在省内的播种面积同全省水稻播种面积变化规律一致,有所下降,但是前者与后者的比例维持在41%~54% 之间,说明广东水稻所对于全省而言,其培育的水稻品种具有一定的代表作用。
3.2 育种方向广东水稻所培育的水稻品种中,挑选出历年来省内单年水稻播种面积排名靠前的几个品种,分为杂交稻和常规稻品种,从它们的品种特性,发现在广东省推广应用面积较大的杂交稻品种具备高产稳产、抗病性强、米质优的特性;在广东省推广应用面积较大的常规稻品种要具备优异的稻米品质特性,兼顾高产,其次是抗病性强。2003—2020年全省杂交稻播种面积整体趋势有所下降,而常规稻播种面积的整体趋势有所上升,说明杂交稻竞争力在减弱,与常规稻相比,近些年杂交稻的产量优势逐渐被高产常规稻缩小,而种子价格却在渐渐上升[6]。常规稻的稻米品质优势、价格优势以及不断进行的高产选育是广东水稻所培育的常规稻省内播种面积占广东省常规稻播种面积比例大幅增长的原因之一[4]。未来育种方向在高产基础上也会更加注重稻米品质和抗病性的提升。随着轻简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方式的转变,生产者效益需求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高产、抗病虫、抗倒伏、品质优的杂交稻品种在未来将是广东省杂交稻育种的主要方向[5, 6, 25],食味佳、产量高且稳、抗病虫、耐盐碱的常规稻品种将是广东省常规稻育种的主要方向[4, 25-27]。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广东水稻所响应市场,优质高产抗病作为其主要育种方向,这是其所培育的水稻品种能够迅速占领市场的优势所在,为广东省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1] |
黄章慧, 李梦兴, 黄广艺, 柯达, 肖昕. 广东省水稻生产的现状及对策[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3): 1-7. HUANG Z H, LI M X, HUANG G Y, KE D, XIAO X. Rice produc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post-epidemic era: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 measures[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1, 37(33): 1-7. |
[2] |
熊瑞权, 谢雁芸, 李倩欣. 广东省水稻生产区域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1, 32(2): 8-10. XIONG R Q, XIE Y Y, LI Q X. Regional chang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ice produc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J]. Rural Economy and Technology, 2021, 32(2): 8-10. |
[3] |
涂从勇, 何秀英, 李健雄, 陆秀明, 陈志远, 王丰. 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推水稻产业转型升级——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探索与实践[J].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48(10): 148-156.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21.10.016 TU C Y, HE X Y, LI J X, LU X M, CHEN Z Y, WANG F. Enhancing the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o boost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rice industry—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of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J]. Guangdong Ag ricultural Sciences, 2021, 48(10): 148-156.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21.10.016 |
[4] |
何秀英, 周少川, 刘志霞, 刘传光.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常规水稻育种60年: 成就与展望[J].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47(11): 1-8.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20.11.001 HE X Y, ZHOU S C, LIU Z X, LIU C G. Sixty years' conventional rice breeding of 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chievements and prospects[J].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0, 47(11): 1-8.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20.11.001 |
[5] |
潘大建, 李晨, 范芝兰, 孙炳蕊, 陈文丰, 江立群, 张静, 吕树伟, 刘清, 毛兴学.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种质资源研究60年: 成就与展望[J].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47(11): 18-31.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20.11.003 PAN D J, LI C, FAN Z L, SUN B R, CHEN W F, JIANG L Q, ZHANG J, LYU S W, LIU Q, MAO X X. Sixty years' researches on rice germplasm resources of 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chievements and prospects[J].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0, 47(11): 18-31.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20.11.003 |
[6] |
王丰. 杂交水稻育种成就与展望——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杂交水稻研究50年回顾[J].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47(12): 1-11.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20.12.001 WANG F. Achievements and prospects of hybrid rice breeding — review of 50 year' research on hybrid rice by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J].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0, 47(12): 1-11.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20.12.001 |
[7] |
王静, 方锋, 王莺. 中国西南和华南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时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生态环境学报, 2021, 30(10): 2010-2025. DOI:10.16258/j.cnki.1674-5906.2021.10.008 WANG J, FANG F, WANG Y. Tempo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 luencing factors of sown area variation of grain crops in Southwest and South China[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21, 30(10): 2010-2025. DOI:10.16258/j.cnki.1674-5906.2021.10.008 |
[8] |
刘珍环, 杨鹏, 吴文斌, 李正国, 游良志. 近30年中国农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变化分析[J]. 地理学报, 2016, 71(5): 840-851. LIU Z H, YANG P, WU W B, LI Z G, YOU L Z.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of crop planting structure in China in recent 30 years[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6, 71(5): 840-851. |
[9] |
何胜. 超级稻天优998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解析[D]. 广州: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20: 101. HE S. Genetic basis analysis of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 of super rice Tianyou 998[D]. Guangzhou: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2020: 101. |
[10] |
黄慧君, 符福鸿, 李传国, 黄健文, 吴玉坤. 弱感光型杂交稻新组合博优998的选育与应用[J]. 杂交水稻, 2002(1): 9-10. DOI:10.16267/j.cnki.1005-3956.2002.01.003 HUANG H J, FU F H, LI C G, HUANG J W, WU Y K. Breeding and application of a new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Boyou998 with weak photosensitivity[J]. Hybrid Rice, 2002(1): 9-10. DOI:10.16267/j.cnki.1005-3956.2002.01.003 |
[11] |
王丰, 黄健文, 彭惠普, 吴玉坤, 李曙光. 培杂双七高产制种综合技术措施[J]. 杂交水稻, 1998(S1): 59-60. DOI:10.16267/j.cnki.1005-3956.1998.s1.035.s1.035 WANG F, HUANG J W, PENG H P, WU Y K, LI S G.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measures for high yield seed production of Peizashuangqi[J]. Hybrid Rice, 1998(S1): 59-60. DOI:10.16267/j.cnki.1005-3956.1998.s1.035.s1.035 |
[12] |
黄慧君, 王丰, 吴玉坤, 符福鸿, 朱满山, 黄德娟, 刘振荣, 廖亦龙, 柳武革, 李金华. 优质超级杂交稻新组合五优308[J]. 杂交水稻, 2010, 25(2): 82-84. DOI:10.16267/j.cnki.1005-3956.2010.02.032 HUANG H J, WANG F, WU Y K, FU F H, ZHU M S, HUANG D J, LIU Z R, LIAO Y L, LIU W G, LI J H. Wuyou 308, a new super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with good grain quality[J]. Hybrid Rice, 2010, 25(2): 82-84. DOI:10.16267/j.cnki.1005-3956.2010.02.032 |
[13] |
刘志霞, 何振宇, 林青山, 冯道基, 高云, 胡巍, 张强, 梁其登, 江奕君. 超级杂交稻五丰优615的选育及应用[J]. 杂交水稻, 2019, 34(4): 12-14. DOI:10.16267/j.cnki.1005-3956.20181008.249 LIU Z X, HE Z Y, LIN Q S, FENG D J, GAO Y, HU W, ZHANG Q, LIANG Q D, JIANG Y J. Breeding and application of super hybrid rice Wufengyou 615[J]. Hybrid Rice, 2019, 34(4): 12-14. DOI:10.16267/j.cnki.1005-3956.20181008.249 |
[14] |
罗有文, 梁铁军, 钟日生, 李建华, 刘琼桁. 三系杂交稻吉丰优1002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 农业科技通讯, 2016(1): 163-164. LUO Y W, LIANG T J, ZHONG R S, LI J H, LIU Q H.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three-line hybrid rice Jifengyou 1002[J].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wsletter, 2016(1): 163-164. |
[15] |
李宏, 周少川, 黄道强, 王志东, 王重荣, 周德贵, 陈宜波, 龚蓉, 赵雷, 潘阳阳. 优质香稻美香占2号的选育及启示[J]. 福建稻麦科技, 2021, 39(2): 1-6. LI H, ZHOU S C, HUANG D Q, WANG Z D, WANG C R, ZHOU D G, CHEN Y B, GONG R, ZHAO L, PAN Y Y. The breeding and enlightenment of Meixiangzhan 2, an aromatic rice variety with good eating quality[J]. Fuj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Rice and Wheat, 2021, 39(2): 1-6. |
[16] |
何秀英, 陈粤汉, 廖耀平, 王玲, 陈钊明, 林菲, 程永盛. 优质稻主导品种粤晶丝苗2号的选育过程与应用情况[J]. 作物杂志, 2011(5): 131-133. DOI:10.16035/j.issn.1001-7283.2011.05.020 HE X Y, CHEN Y H, LIAO Y P, WANG L, CHEN Z M, LIN F, CHENG Y S. The breeding process and application of Yuejingsimiao 2, a leading rice variety with high quality[J]. Crops, 2011(5): 131-133. DOI:10.16035/j.issn.1001-7283.2011.05.020 |
[17] |
黄洪华, 谢文青, 陈俊聪. 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齐粒丝苗的选育[J]. 广东农业科学, 2005(2): 21-22.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05.02.007 HUANG H H, XIE W Q, CHEN J C. Selection and breeding of a new rice variety Qilisimiao with high quality and yield[J].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5(2): 21-22.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05.02.007 |
[18] |
肖武, 刘福恩. 优质高产晚稻品种金农丝苗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J]. 种子科技, 2018, 36(11): 41-44. XIAO W, LIU F E.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Jinnongsimiao, a late rice variety with high quality and yield[J]. 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8, 36(11): 41-44. |
[19] |
涂从勇, 王重荣, 林绿, 陈风波, 周少川. 优质稻品种美香占2号产业化经验及启示[J]. 中国稻米, 2022, 28(4): 99-102. TU C Y, WANG C R, LIN L, CHEN F B, ZHOU S C. Industrialization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high quality rice variety Meixiangzhan 2[J]. China Rice, 2022, 28(4): 99-102. |
[20] |
安悦, 谭雪兰, 谭杰扬, 余航菱, 王振凯, 李文哲. 湖南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演变及影响因素[J]. 经济地理, 2021, 41(2): 156-166. DOI:10.15957/j.cnki.jjdl.2021.02.017.jjdl.2021.02.017 AN Y, TAN X L, TAN J Y, YU H L, WANG Z K, LI W Z. Evol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rop planting structure in Hunan Province[J]. Economic Geography, 2021, 41(2): 156-166. DOI:10.15957/j.cnki.jjdl.2021.02.017.jjdl.2021.02.017 |
[21] |
彭继权, 张利国. 农业机械化对农户主粮种植面积的影响[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0, 25(9): 227-238. PENG J Q, ZHANG L G. Inf luenc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on the planting area of farmers' main grains[J].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20, 25(9): 227-238. |
[22] |
黄玛兰, 李晓云. 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省际差异性影响[J]. 经济地理, 2019, 39(6): 172-182. DOI:10.15957/j.cnki.jjdl.2019.06.019 HUANG M L, LI X Y.. The effect of rising agricultural labor price on the change of crop planting structure in different provinces[J]. Economic Geography, 2019, 39(6): 172-182. DOI:10.15957/j.cnki.jjdl.2019.06.019 |
[23] |
杨震宇, 万忠, 方伟. 2016年上半年广东水稻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J]. 广东农业科学, 2016, 43(10): 1-4.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16.10.001 YANG Z Y, WA N Z, FA NG W. Development situation a nd countermeasures of Guangdong rice industry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6[J].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6, 43(10): 1-4.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16.10.001 |
[24] |
方伟, 万忠, 杨震宇, 王丰. 2015年上半年广东水稻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建议[J].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42(24): 1-4.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15.24.043 FANG W, WAN Z, YANG Z Y, WANG F.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 measures on Guangdong rice industry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5[J].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5, 42(24): 1-4.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15.24.043 |
[25] |
陈建酉, 潘大建, 李晨, 范芝兰, 陈雨. 广东水稻地方品种稻米品质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38(9): 13-15.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11.09.042 CHEN J Y, PAN D J, LI C, FAN Z L, CHEN Y. Study on rice quality of local rice germplasm in Guangdong[J].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1, 38(9): 13-15.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11.09.042 |
[26] |
魏洁贤, 冯立榜, 陈杏扬, 王顺生, 李剑锐, 庄茂森. 优化水稻种植结构, 助力"广东丝苗米"产业发展[J]. 农业科技通讯, 2020(9): 40-42. WEI J X, FENG L B, CHEN X Y, WANG S S, LI J R, ZHUANG M S. Optimizing plant structure of rice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uangdong silk rice" industry[J]. Bulleti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9): 40-42. |
[27] |
广东省丝苗米品种标准T/GDSMM 002-2019[S]. 广州: 广东省种子协会, 2019. Standard of silk seedling rice variety in Guangdong. T/GDSMM 002-2019[S]. Guangzhou: Guangdong Seed Association, 2019. |
(责任编辑 杨贤智)